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麝——逐渐逝去的宝贵资源 |
作者:www.petsworld.cn 文章来源:www.petsworld.cn 点击数 1237 更新时间:2006-12-22 23:31:43 文章录入: |
|
中药材第一瑰宝 麝香是麝的分泌物,目前虽然科学界有不同看法,但一般认为世上现存5种麝:即林麝、马麝、原麝、黑麝和喜马拉雅麝。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麝资源最多的国家,这5种麝中国都有分布,麝的分布区70%~80%都在中国。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中,麝香的用途十分广泛。它具有芳香开窍、通精活血、消炎止痛三大功效,对中风、跌打损伤、惊厥、瘫痪有很高的疗效。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,麝香在治疗肝病、癌症、心肌梗死方面显示了很好的作用。麝香的疗效迅速,是临床上惟一可用作急救药的中药。除了在中医中药中使用外,在藏医药、蒙医蒙药中,麝香更是运用广泛。麝香在藏药中被称为药引子,极大多数药方中都要用麝香,不然疗效就大打折扣。 以麝香为原料的中成药组成了一个著名品牌的大家庭:安宫牛黄丸、麝香保心丸、六神丸、片仔癀、云南白药、麝香止痛膏无不是我国金牌中成药,国家的重点保护品种。这些中成药每年救治成千上百万群众,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。 麝香从来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,由于供不应求,麝香的市场价格昂贵。据锺乐邦(Rob Parry-Jones2001)报道,1850年麝香价格为黄金价格的1/4。1870年是黄金的1/2。1950年,麝香的价格已等同于黄金,1970年前后,已上涨到黄金的3~4倍。目前,国际市场的麝香价格约为黄金价格的6~8倍。 在麝香价格急剧上升的同时,麝资源的数量却在急剧的下降。据粗略的估计,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,我国的野生麝资源每10年减少一半。野生麝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的300万头,减少到20世纪末的5万~10万头,麝资源的下降几乎以指数式的高速度下降。 麝数量的迅速减少,主要是人们对它过度的利用。麝身上宝贵的麝香成了它灭顶的灾星。为了得到麝香,千百年来,人们想方设法猎杀围捕,各种手段都用上了。麝在强大的捕杀压力下,发展出高超的躲避敌害的能力。它既能在极其峭陡的山岩上奔跑,又能跳跃上树,躲避敌害,是鹿科动物中惟一有上树能力的种类,因此猎麝难度极大。 保护和利用——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麝香有如此神奇的功效,一直是许多中药配方的主要原料,其巨大的需要量和稀少的资源量历来是一对矛盾。我国医药部门为了解决麝香的来源问题,从1958年开始进行人工养麝,取得了在饲养条件下成功繁殖和活体取香的优秀成果。但是,由于体制、技术、资金、政策等方面的问题,我国的养麝业一直徘徊不前,全国人工饲养的麝至今仍未超过2000头,根本无法满足我国医药工业对麝香的需求。 国家在发展人工养麝的同时,开展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,并取得了成功,批准投入使用,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对人工麝香认识的不同,人工合成麝香仍未得到广泛的使用。因此,目前中药材中使用的还主要是野生麝香。根据最保守的估计,我国中药行业需要麝香1000千克,按一头公麝产香10~20克计算,需要捕杀5万~10万头公麝才能满足需要,而用现在这种不加选择的捕杀方法,大约要捕杀15万~30万头麝才能获得所需的麝香。 如此看来,我国的野生麝资源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,人们只有两个选择:若继续按目前的方式使用野生麝香,必然使现存的麝资源进一步下降,乃至灭绝枯竭,最终失去这一宝贵的中药资源。若立即停止猎杀野生麝,加上有力的野外保护,还可以在若干年后恢复到一定的资源量,结合科学的管理,使之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。 麝资源还有没有恢复的希望 我国历史上,不加保护地滥用野生动物药材,造成动物灭绝的例子很多。这方面有过的教训也很深刻。 麝会不会走与它们相同的道路,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。我国麝资源原本相当丰富,东起安徽、西至西藏,北起新疆、东北的大小兴安岭、长白山区,南至广东、广西北部,都有麝的分布。据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和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记载,全国进贡麝香的州郡就有40多个,遍布陕、川、晋、鄂、宁、冀、皖、豫等中国大半个地区。只是由于近几十年来过度的猎杀,野生麝数量和麝香产量才不断的下降,进入20世纪70~80年代,我国传统的中医药逐渐从“郎中”开药方消耗药材,发展到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中成药,麝香的使用量急剧上升,加上对其药用价值的研究开发不断取得进展,麝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,大批成药出口国外。物以稀为贵,生产的需要、资源的短缺造成麝香价格高昂,更使偷猎活动有增无减。猎捕手段的更新,更加速了许多地方野生麝的灭绝。这种局面延续至今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,倘若再不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以扭转,那么不用多久,麝就会招致与高鼻羚羊、梅花鹿、虎同样的命运。 解伶还需系铃人。野生麝的急剧减少因人而起,它的救护自然取决于人。只要人们认识端正、措施有效,恢复野生麝资源并不是没有希望。 我国有麝资源保护得比较好的自然保护区,如甘肃兴隆山保护区。实践证明,采用封山育林的方法,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,杜绝各种形式的偷猎活动,麝资源的逐步恢复是完全可能的。 积极开展人工养麝,也是解决麝香资源极其短缺的一条途径。我国从1958年开始进行人工养麝,已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,只是由于科技力量投入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,才至今未有大的发展,全国存栏数一直在1000~2000头徘徊。如果集中力量,采用灵活的管理体制,人工养麝一定会取得进展。 |